个人简介
冉永平,教授,硕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等。研究方向主要为语用学、话语研究等。

论文
1. Huang, X. & Y.P. Ran* (通讯作者). Genuine or ostensible politeness? A diachronic study of qingwen in Chinese directives. Journal of Historical Pragmatics, (forthcoming).
2. Ran, Y.P. & J.B. Hu. 2025. How public discourse functions to restore moral orders: Online impolite comments on corporate apologies. Pragmatics, online, DOI: https://doi.org/10.1075/prag.24035.ran
3. Li, X,F., Q. Guo, Y.P. Ran* (通讯作者). 2025. Tangentiality as non-conformity: Responses of participants with right hemisphere damage to questions in clinical interac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60(2).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460-6984.70000
4. Ran, Y.P. & L.L. Fan. 2025. Understanding the affective aspects of the relational: the perspective of “heart” and “face” (Chapter 6). In L. Alba-Juez & M. Haugh (Eds.), The Sociopragmatics of Emo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Huang, X. & Y.P. Ran*(通讯作者). 2024. Nǐ kànzhe bàn ba: negotiating complaint solutions in e-shopping service encounters. Text & Talk, 44(5): 597–622.
6. Fan, L.L. & Y.P. Ran* (通讯作者). 2024. “By then you'd say ‘why hadn't I hung on a little bit longer?’”: Ventriloquizing as indirectness in Chinese medical interaction. Journal of Pragmatics, Vol. 233: 21-34.
7. Lei, R. & Y.P. RAN. 2024. Review of The Pragmatics of Hypocrisy, Journal of Pragmatics, Vol. 229: 77-79.
8. 雷容、冉永平. 2024. 群际视角下不礼貌的语用研究, 《外语教学》第6期: 8-14.
9. 冉永平. 2024. 社会语用视域下话语研究的时代性与社会性, 《山东外语教学》,2024年第4期: 10-21.
10. 冉永平. 2024. 国际语用学发展的前沿性趋势特征,《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 463-472.
11. 宫丽丽、冉永平. 2024. 身份理论视域下话语建构虚假冲突的人际关系取向, 《外语导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3期: 21-30.
12. 冉永平. 2024. 中国语言学最缺的是理论语言学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中国语言战略》,第1期: 6-8.
13. 赵林森、冉永平(通讯作者). 2024. 人际语用学视域下基于人情调控的情面共建研究,《中国外语》第4期: 25-35.
14. 张春燕、冉永平. 2024. 基于语料库的and小句复合体的逻辑语义动态性研究, 《外语电化教学》第1期。
15. Huang, X. & Y.P. Ran*(通讯作者). 2024. Complaint formulation and negotiation: The use of zenme-interrogatives in e-commerce service encounters. Lingua 303:103751. https://doi.org/10.1016/j.lingua.2024.103715
16. Wei, M.W. & Y.P. Ran* (通讯作者). 2024. Deontic authority-based resolution of deontic right-based resistance in online medical consultation. Pragmatics & Society 2: 295-319.
17. 宫丽丽、冉永平. 2024. 从交际(非)典型性看语用学研究新进展与趋势, 《外语研究》第1期.
18. 冉永平、雷容. 2024. 语用学助推网络群际冲突化解,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4年1月11日, 第5版语言学.
19. 雷容、冉永平. 2024. 公共事件网络评论中指责回应的社会语用探究, 《当代修辞学》第1期.
20. 黄旭、冉永平. 2023. 知识论视角下网络购物抱怨管理的语用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第4期.
21. 董洪川、冉永平. 2023. 界面研究: 中国外语教育变革的跨学科方法论驱动,《外语电化教学》第5期.
22. 冉永平、雷容. 2023. 网络谴责的实现方式及其社会语用理据, 《中国外语》第4期.
23. 雷容、冉永平. 2023. 道德规范视角下抱怨回应的社会语用研究, 《外语教学》第4期.
24. 张春燕、冉永平. 2023. 人际隐喻视角下and条件复句的语义双重性研究,《外国语》第3期.
25. 冉永平、范琳琳,商务互动中话语调侃的身份建构及人际(不)和谐,《外语与外语教学》,2023年第2期。
26. 冉永平, 语言学期刊建设的本位与担当, 《当代修辞学》, 2023年第3期。
27. 冉永平,(语用学研究前瞻)人际语用学研究前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
28. 袁圆、冉永平, 2022, 机构语境下日语恭维回应中感激标记语语调变体的会话分析,《外国语文研究》,138-150.
29. 冉永平、杨璘璘、刘平, 2022, 语用学的包容性及融合性,《外国语》, 2022年第4期。
30. Zhao, L.S. & Y.P. Ran*. 2022. Rationalizing impoliteness: Taking offence and providing vicarious accounts in mother-in-law/daughter-in-law conflict mediation.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7: 69-80.
31. 冉永平. 2022. 语用学研究中的社会问题趋势及社会性特征,《英语研究》(CSSCI来源集刊),第十五辑。
32. 冉永平、黄旭. 2022. 道德秩序视角下商务抱怨的语用研究,《中国外语》第3期.
33. 赵林森、冉永平. 2022. 基于人情调控的和谐政民关系管理模式新探: 人际语用学视角,《外语教学》第3期.
34. 雷容、冉永平. 2022. 基于代理的人际关系管理及消极情绪调节,《外语与外语教学》第2期.
35. 冉永平,当代语用学研究呈现融合特征,《社会科学报》,总第1796期5版,2022年3月.
36. 冉永平、雷容. 2022. 网络建议言语行为的文化语用研究,《外语研究》第2期.
37. 刘平、冉永平. 2021.《语用学视角下的英语通用语》(2019)评介,《外语教学与研究》第5期.
38. 冉永平、刘平. 2021. 从语言语用学到人际语用学看(不)礼貌的研究嬗变, 《外语教学》第4期.
39. Hu, J.B. & Y.P. Ran. 2021. Review of Politeness in Professional Contexts. Journal of Pragmatics, Vol.180.
40. Li, X.F. & Y.P. Ran. Discourse Marker Na (那) as an interpersonal-level compensatory strategy in clinical interviews.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Applied Linguistics, 2020, No.4.
41. 冉永平、魏敏文, 2020. 健康话语的语用学研究: 现状与趋势,《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6期.
42. 何静、冉永平. 2020. 三方参与的面子工作:以网络直播语境下的人际冲突为例,《外国语文研究》, 2020年6月,南京大学出版社.
43. 刘平、冉永平. 2020. 投诉回应: 元语用话语与协商意识,《外语与外语教学》第4期.
44. 冉永平、黄旭. 2020. 人际语用学视角下的礼貌与关系,《外国语》第3期.
45. Gong, L.L. & Y.P. Ran. 2020. Discursive constraints of teasing: Constructing professionality via teasing in Chinese entertainment interviews.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43(1): 64-82.
46. Ran, Y.P., L.S. Zhao & Daniel Z. Kadar. 2020. The Rite of Reintegrative Shaming in Chinese Public Dispute Mediation. Pragmatics 30(1): 40-63.
47. Li, X.F. & Y.P. Ran*, 2020. Interactional consequences of topical divergences in clinical interviews: Indications of pragmatic impairment. Journal of Pragmatics 157: 39-52.
48. 赵林森、冉永平, 语用学研究的边缘化问题及新趋势、新特点,《外语教学》,2020年第2期。
49. 彭晶、冉永平, 误解消解中信息共知共建的社会-认知语用阐释,《中国外语》,2020年第2期。
50. 陈倩、冉永平,网络冒犯的人际不礼貌及其负面语用取效,《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年第6期。
51. 刘平、冉永平,商务英语通用语交际中的交互文化语用能力,《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4期。
52. 刘会英、冉永平,商务英语通用语交际中元语用表达的交互能力,《外语电化教学》,2019年第4期。
53. 冉永平、黄旭,人际关系的语用学研究,《外语教学》,2019第2期。
54. Ran, Y.P. & X. Huang*. 2019. Deontic authority in intervention discourse. Discourse Studies, 21(5): 540-560.
55. Gong, L.L. & Y.P. Ran. 2019. Review of Politeness, Impoliteness and Ritual: Maintaining the Moral Order in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Journal of Asian Pacific Communication 29(1): 133-139.
56. Zhao, L.S. & Y.P. Ran*. 2019. Impoliteness revisited: Evidence from qingmian threats in Chinese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 Language, Behaviour, Culture 15(2): 257-291.
57. Kadar, Daniel Z. & Y.P. Ran. 2019. Globalisation and politeness: A cross-cultural inquiry. In: Pilar Blitvich & Eva Ogiermann (eds.) Perspective on Politenes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8. Kadar, Daniel Z., P.Y. Ning & Y.P. Ran. 2018. Public ritual apology —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Discourse, Context & Media 26: 21-31.
59. Li, C.T, Y.P. Ran* & Daniel Z. Kadar. 2018. Constructing self-expert identity via other-identity negation in Chinese televised debating discourse. Text & Talk 38(4): 435-455.
60. Ran, Y.P. & L.S. Zhao. 2018. Building mutual affection-based face in conflict mediation: A Chinese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model. Journal of Pragmatics 129: 185-198.
61. 冉永平、刘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互文化语用学,《中国外语》,2018年第4期。
62. 冉永平、雷容,心理咨询会话中的对话共鸣与知识协商,《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63. 冉永平,人际语用学视角下人际关系管理的人情原则,《外国语》,2018年第4期。
64. 冉永平,我国的人际语用学前沿研究,《外语教学》,2018年第3期。
65. 赖小玉、冉永平,礼貌与不礼貌研究的最新成果—《Palgrave语言(不)礼貌手册》评介,《外语教学》,2018年第2期。
66. 冉永平、赵林森,基于人情原则的人际关系新模式—人际语用学本土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年第2期。
67. 冉永平、宫丽丽、杨青,从“现实世界中的语用学”看研究的前沿态势,《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1期。
68. 陈倩、冉永平,2017,网络语境下冒犯的语用 研究:现状与趋势,《语言学研究》(第二十三辑,CSSCI来源集刊),高等教育出版社。
69. 冉永平,2017,“公共话语的语用研究”栏目主持人语,《语言学研究》(第二十三辑,CSSCI来源集刊),高等教育出版社。
70. 李成团、冉永平,人际语用学视域下争辩会话中的身份建构研究,《外国语》,2017年第6期。
71. 杨娜、冉永平,新闻评论话语的语用论辩视域分析,《外语学刊》,2017年第4期。
72. 杨娜、冉永平,新闻时评话语中是非断言问句的语用研究,《外语研究》,2017年第3期。
73. Ran, Y.P. & Q. Chen. Experts’ identity construction and rapport management in the Chinese context of the Ph.D. oral defenses. In X.R. Chen (ed.), Politeness Phenomena across Chinese Genres: A Variationist Approach. Equinox, 2017: 135-167.
74. 李欣芳、冉永平,《语用混乱》评介,《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75. 冉永平、李欣芳,临床语用学视角下语用障碍的交叉研究,《外国语》,2017年第2期。
76. 冉永平、杨娜,新闻访谈话语中立场表述的语用分析,《外语教学》,2017年第1期。
77. 冉永平、白晶,互动语境中异议标记语的人际语用取向,《山东外语教学》,2017年第1期。
78. 杨娜、冉永平,语用-论辩视角下的新闻语境化分析,《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79. Liu, P. & Y.P. Ran*. Creating meso-contexts: The functions of metapragmatic expressions in argumentative TV talk shows.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SSCI) 13(2): 283–307, 2016.
80. Liu, P. & Y.P. Ran*. The role of metapragmatic expressions as pragmatic manipulation in a TV panel discussion program. Pragmatics and Society (SSCI) 7(3): 463–481, 2016.
81. Li, C.T. & Y.P. Ran*. Self-profession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through other-identity deconstruction in Chinese televised debating discourse. Journal of Pragmatics (SSCI)94: 47-63, 2016.
82. 冉永平、宫丽丽,科技发展背景下语用学研究方法与议题的新变化,《中国外语》,2016年第6期。
83. 冉永平、杨娜,危机语境下媒体信息的言据性及其语用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年第6期。
84. 冉永平,《语用学核心术语》注(Key Terms in Pragma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年7月。
85. 冉永平、杨青,英语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能力及其重构,《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2期。
86. 冉永平、杨青,英语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能力思想新探,《外语界》,2015年第5期。
87. 冉永平、刘平,人际语用学视角下的关系研究,《外语教学》,2015年第4期。
88. 冉永平,外语研究应凸显国际及社会需求,《外语与翻译》,2015年第2期。
89. 李成团、冉永平,身份建构的人际语用学研究:现状、原则与议题,《中国外语》,2015年第2期。
90. 冉志晗、冉永平,语篇分析视域下的元话语研究:问题与突破,《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年第2期。
91. Ran, Y.P. 2015. Metapragmatic negation as a rapport-oriented mitigating device. Journal of Pragmatics (SSCI), 84: 190-203.
92. Daniel Kadar & Y.P. Ran. 2015. Ritual in intercultural contact: A metapragmatic case study of heckling. Journal of Pragmatics (SSCI) 77: 41-55.
93. 李成团、冉永平,虚假礼貌的实现方式及语用特征分析,《外国语》,2014年第2期。
94. 冉永平、赖会娣,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人际语用理据分析,《外语学刊》, 2014年第2期。
95. 陈倩、冉永平,有意不礼貌环境下身份建构的和谐-挑战语用取向,《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第6期。
96. 冉永平,多元语境下英语研究的语用关注,《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5期。
97. 冉永平,《语用学基础》介绍,《当代语言学》,2013年第4期。
98. 赖会娣、冉永平,英汉非真诚拒绝的语用对比研究,《语言教育》(大外),2013年第3期。
99. 冉永平,语用学研究的复合性特征,《外国语文》, 2012年第5期。
100. 冉永平,缓和语的和谐取向及其人际语用功能,《当代外语研究》, 2012年第11期。
101. 李成团、冉永平,他人身份的隐含否定及其人际和谐的语用取向,《中国外语》, 2012年第5期。
102. 周红辉、冉永平,语境的社会-认知语用考辨,《外国语》, 2012年第6期。
103. 周红辉、冉永平,社会-认知语用新视角,《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2年第4期。
104. 冉永平,人际交往中的和谐管理模式及其违反,《外语教学》, 2012年第4期。
105. 冉永平,语用学,《中国外语》, 2011年第6期。
106. 冉永平,当代语用学研究的跨学科多维视野,《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第5期。
107. 冉永平、刘玉芳,人际冲突中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外语学刊》, 2011第5期。
108. 冉永平、杨巍,人际冲突中有意冒犯性话语的语用分析,《外国语》, 2011年第3期。
109. 李成团、冉永平,会话冲突中的语用管理探析,《中国外语》, 2011年第2期。
110. Ran, Y.P. 2010. Approximative expressions and their loose uses in Chinese. In G.Kaltenb, & W. Stefan Schneider (eds.) New Approaches to Hedging. Emerald, 165-180.
111. 冉永平,冲突性话语趋异取向的语用分析,《现代外语》, 2010年第2期。
112. 冉永平,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概述,《外语教学》, 2010年第1期。
著作
1. 冉永平.2021.《语用学十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冉永平.2020.《语用学原则》(译著),商务印书馆.
3. 何自然、冉永平.2009/2013.《新编语用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冉永平.2012.《词汇语用探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 冉永平.2006.《语用学: 现象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成果获奖
第二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颁奖时间2009年6月.
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颁布时间2021年12月.
科研项目
2021-2024, 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语用共同体视域下网络和谐话语体系建构及引导机制研究” (21AYY011), 主持人。
2019-2023,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人际语用学前沿研究与理论创新” (2018WZDXM006),主持人。
2016-2019,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人际语用能力研究” (16JJD740007), 主持人。
2015-2018, 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危机语境下媒体话语的语用研究” (15BYY045), 主持人。
2012-2015, 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话语和谐-不和谐取向的社交语用研究” (GD12CWW08), 主持人。
2012-2015, 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当代话语冲突与话语缓和的语用研究” (122-GK120002), 主持人。
2009-2011, 广东省“211工程”外国语言文学重点子项目“词汇信息的认知语用及社交语用多维研究” (GDUFS211-1-004), 主持人。
2009-2012, 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语中冲突性话语的构建模式及其制约机制的语用分析” (09BYY070), 主持人。
2005-2009,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词汇语用学—英、汉语中词汇使用与理解” (05JJD740005), 主持人。
教育教学
语用学(硕博研究生课程)
语用学前沿导读(博士生)
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访问学者。
荣誉称号
2005-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2011-2015年起,受聘广东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2年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电子邮箱
ranyongping@hotmail.com; ranyp@gduf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