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基本情况
四川眉山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富布莱特(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学者、中国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语言服务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广州外国语学会副会长、广州欧美同学会理事。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高考英语命题组组长。
教育背景
先后在四川外国语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英国利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eeds)、英国雷丁大学(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硕士学位、理论语言学哲学博士学位以及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毕业证书。
研究兴趣
语用学、日常语言哲学、语义学和外语教育。学术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Pragmatics、Language Sciences、 Pragmatics & Cogni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中国外语》《外语界》等国内外CSSCI和SSCI期刊,学术专著A Theory of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and Pragmatic Markers in Chinese由国际著名学术出版机构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出版。
学术兼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国家留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本科专业设置评审专家,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评审专家,Journal of Linguistics, Language Sciences, Journal of Pragmatics, Lingua,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当代语言学》《中国外语》《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
学术成果
国际发表
1. Pragmatic markers in Chinese. Journal of Pragmatics 44,2008.
2. A Theory of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and Pragmatic Markers in Chinese. England: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2010.
3. A neo-Gricean pragmatic analysis of Chinese pragmatic markers. Language Sciences 33,2011.
4. Speaker's meaning and non-cancellability. Pragmatics & Cognition 21. 2013
5. Rethinking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future ‘be going to’: a corpus-based approach.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 4, 2016.
6. Pragmatic markers in Chinese discourse. In Chris Shei (ed.),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hinese Discourse Analysis. London: Routledge. 2018.
7. Review of Bounding through Context. Journal of Pragmatics 180,2021.
8. A neo-Gricean speaker-belief-based analysis of Chinese evaluatives.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 2022.
国内发表
9.《当代英语习语大辞典》(编者),1999。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0. 模糊限制语与交际目的。《福建外语》,1999年第4期。
11. 谚语的符号学阐释。《中外文学与文化论集》,2000,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2. 语用标记语的语义、语用分析。《现代外语》,2004年第1期。
13. 直接、间接言语行为的不确定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4. 语用标记语与语义、语用界面。《外语学刊》,2005年第3期。
15. 合作必须是原则 -- 兼与钱冠连教授商榷。《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16. 理性才是主旋律 -- 格赖斯意义理论背后的哲学关怀。《外语学刊》,2006年第6期。
17. 语言的主观性及其相关研究。《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第5期。
18. 格赖斯的意义理论:老话题、新解读。《外语学刊》,2007年第6期。
19. 规约含义的哲学溯源与争鸣。《现代外语》,2008年第2期。
20. 自然语言的规约含义探索。《外语学刊》,2008年第3期。
21. 弗雷格哲学思想中的语用学元素。《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22. 汉语语用标记语与规约含义。《逻辑学研究》,2009年第4期。
23. 语言转向与语言关怀。《外语学刊》,2012年第5期。
24. 关于英语专业设置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模块之思考。《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5年第3期。
25. 质量是核心,评价是关键 -- 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评价要求。《中国外语》,2015年第5期。
26. 新一轮英语类专业教育改革 -- 回顾与展望。《外语界》,2016年第1期。
27. 把握国标精神、找准学校定位、突出专业特色。《外语界》,2017年第1期。
28. 开展区域国别教育,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 对构建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区域国别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的思考。《中国外语》,2017年第3期。
29. 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校标”的能力结构树设想。《中国外语》,2017年第4期。
30.《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口语教学刍议。《外国语文》,2017年第6期。
31. 国标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 原则与路径。《中国外语》, 2018年第6期.。
32.《创新大学英语阅读教程》(总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3. 论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与其他语种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关系。《外语教学》,2019年第4期。
34. 古汉语第一人称指示语的主观性探微。《外语学刊》,2019年第4期。
35. 《国标》与新时期外语类专业定位。《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6期。
36.《创新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总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7. 我国外语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思考。《外语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
38. “语用转向”视野下布兰顿推理语义观和规范语用观研究。《外语学刊》, 2022年第2期。
39. 地之色、泽之广者。《外语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期。
40. 格赖斯剃刀:性质、内涵与意义。《外语研究》,2023年第5期。
41. 新时代外语类专业定位。《国标的阐释和应用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3。
42. 教学条件。《国标的阐释和应用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3。
43. 论公孙龙《坚白论》的认识论思想。《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
44.《语篇与英语高考》(编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24。
45. 黄衍的语用学思想和对语用学的贡献。《外国语》,2024年第6期。
46. 格赖斯和布兰顿的语言交流思想比较研究。《逻辑学研究》(即将刊出), 2025。
47.语言植物研究法及其语用学意义。《外语学刊》(即将刊出), 2025。
所获奖励
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
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惠妍”优秀教学奖
讲授的主要课程
当代英美散文名篇选读(本科生课程)
语义学导论(本科生课程)
语义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西方语言哲学经典阅读(博士研究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