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凌
朱秀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师范大学学士(主修历史学、辅修英语);华中科技大学广播电视传播学博士(广播电视与数字媒体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新媒体与人际传播、新媒体与青少年、视听新媒体、影像传播
科研课题:
1.主持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家庭传播学视域下的青少年网络风险防范与引导研究”(15BXW064)
2.主持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青少年的手机使用与家庭代际传播研究”(14YJCZH234)
3.主持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践与规制:网络安全素养教育下的未成年人网络欺凌视角研究”
4.主持2011年福建省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未成年人媒介使用与准社会交往研究” (2011C048)
5.主持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专业跨界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FJJKCGZ18-818)
6.主持2010年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A类项目“海峡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化传播”(JA10197S)
科研成果:
专著:
《青少年的手机使用与家庭代际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6月(独著,27.3万字)
主要论文:
1.《手机技术反哺、亲子沟通与父母教养方式: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模型的分析》,《新闻大学》(CSSCI,二类A),2018年第4期
2.《家庭传播研究的逻辑起点、历史演进与发展路径》,《国际新闻界》(CSSCI,二类A),2018年第9期
3.《未成年人的电视使用与准社会交往》,《国际新闻界》(CSSCI,二类A),2013年第8期
4.《“恶政府”?“弱拆迁户”?——拆迁冲突议题的媒介建构》,《新闻大学》(CSSCI,二类A),2014年第1期
5.《手机对青少年家庭代际传播时空的重塑》,《编辑之友》(CSSCI),2015年第9期
6.《下一代互联网与我国参与重构世界传播新秩序的机制》,《编辑之友》(CSSCI),2013年第8期
7.《控制与协商:手机对青少年“私人场域”的建构与入侵——基于中学生家庭的实证研究》,《中国青年研究》(CSSCI),2015年第1期
8.《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基于对福建省漳州市中学生家庭的实证分析》,《新闻界》(CSSCI拓展,北大核心期刊),2015年第11期
9.《未成年人的依恋类型、电视观看与准社会交往》,《新闻界》(CSSCI拓展,北大核心),2014年第4期
10.《近三十年来我国儿童广播电视研究综述(1980—2010)》,《新闻界》(CSSCI拓展,北大核心),2011年第5期
11.《跨界与融合: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传媒》(CSSCI拓展,北大核心),2018年10月
12.《信访问题的媒体呈现》,《青年记者》(北大核心),2014年第3期
13.《手机传播:促进亲子亲合?引发亲子冲突?》,《新闻知识》(北大核心),2015年第6期
14.《基于钻石理论的闽台传媒产业合作模式探析》,《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拓展),2011年第5期
15.《海峡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化生存》,《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16.《青少年网络安全的预警与引导机制探究——基于发展生态学的视角》,《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17.《海峡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演进逻辑》,《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科研、教学获奖:
1. 2018年10月 《家庭传播研究的逻辑起点、历史演进与发展路径》获中国新闻史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
2. 2008年10月 “儿童电视节目系列研究”获福建省漳州市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奖;
3. 2016年6月 《控制与协商:手机对青少年“私人场域”的建构与入侵》荣获2016年福建省传播学会青年学者优秀论文二等奖;
4. 2009年12月 《两岸三通背景下的漳州传媒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获福建省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二等奖;
5. 2010年12月 《两岸三通背景下的漳州传媒产业发展策略》获福建省传播学会首届青年教师论文评选一等奖;
指导学生获奖:
1.指导学生拍摄专题片《醉美坂里》、专题片《十指春风》、纪录片《使命必达》分别获得第八届中国高校电视奖专题片一等奖、二等奖;纪录片二等奖;
2.指导学生拍摄的纪录片《小草的守望——幸福的坚守》在福建省教育台、漳州电视台播出;
3.指导学生拍摄的网络谈话节目《一个代购的自白》、《把我的故事说给你听》、《我的记者生涯二十五年》获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第15届秋季赛三个优秀奖;本人荣获“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第15届秋季赛‘优秀指导教师’”。
联系方式:xiuling_zh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