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胡敏
性别:女
职称: 教授
学科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 英美文学
代表性成果:“历史书写、创伤记忆和传递—帕特•巴克战争小说中的创伤叙事”、“伦理教诲的缺失、错位的伦理身份和乱伦的创伤、《托比的房间》的文学伦理学解读”、“身份的错位和变性的悲剧--《捕蜂器》的文学伦理学解读”、“爱的缺失与父权制度下人性的异化──伊恩·班克斯《捕蜂器》解读”、“The Transference of War-induced Trauma and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Trauma in Another World”。
联系方式: liuhumin88@163.com
一) 学术简历:
2000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获英美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英国兰开斯特大学,获现当代文学研究硕士学位;2011年12月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1年获得中美教育基金研究学者奖学金,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做研究学者。2000年至今一直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教。历年来主要担任的课程有:高级交际英语、英国文学、希腊罗马神话、英国小说等。历年多次获得英文学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教学奖”、研究生课程质量优秀奖、优秀科研业绩奖; 2018年被评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学名师”;并多次获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教师”、“优秀本科生导师”、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研究兴趣
研究方向为现当代英美小说,其中主要从事创伤文学、哥特文学、文学伦理学和古希腊戏剧等方向的研究。
三)主要论文、著作、课题:
主要论文:“历史书写、创伤记忆和传递—帕特•巴克战争小说中的创伤叙事” ; “伦理教诲的缺失、错位的伦理身份和乱伦的创伤”;《托比的房间》的文学伦理学解读”;“身份的错位和变性的悲剧--《捕蜂器》的文学伦理学解读”;“爱的缺失与父权制度下人性的异化──伊恩·班克斯《捕蜂器》解读”;“试论巴克《再生》三部曲对‘创伤后压力症’的描写”; “创伤和‘边缘性人格障碍’ 的艺术表现──帕特·巴克后期小说文本解读”; “‘双性同体’的解构与重构──解读《捕蜂器》中弗兰克的矛盾身份”; “‘男子气概’的解构与重构──解析《越界》里汤姆的男性危机”; “逃不出去的藩篱──分析《捕蜂器》里弗兰克的人生悲剧”;“回归自然,治愈创伤—帕特·巴克《双重视角》解读”、 “The Transference of War-induced Trauma and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Trauma in Another World”;Trauma, Ethical Dilemma and Ethical Choice in Barker’s War Novels “论《水泥花园》中的乱伦”;“难以言说的战争创伤--巴克后期小说中的疏离与隔阂”等。
教材:《希腊罗马神话教程》
课题:
1. 主持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英国战争小说创伤叙事和伦理反思研究”(19BWW076),在研;
2. 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帕特·巴克后期小说的创伤叙事 ” (GD13XWW09),已结项;
3. 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帕特·巴克后期小说对创伤后压力症和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书写”(广外科(2008)6),已结项;
4. 主持2017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演促学:英语戏剧表演在英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在研;
5.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中希“神话形态”蕴含的“文化范式”研究(11YJA751045)、英国宪章派文学及其历史命运(12YJA752029)(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已结项);
6. 参与全国高校外语教学教研项目“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理念与实践”1项(排名第五);
7. 参与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质量工程共3项:“以人文素质为旨归的英语文学教学改革”、“英美文学教学团队”、“英美文学精品资源共享课” (均排名第二);
8. 参与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学科共建项目“认知叙事学视角下的现当代神话改写”1项(排名第三);
9. 参与校级教研项目“‘图示法’在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应用研究”1项(排名第二);
10. 2020年主持的“以演促学、以艺树人:高素质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
11. 2019年主持的“以演促学:戏剧表演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实践创新”项目获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四)开设研究生课程:
《英国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