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导师队伍 > 导师园地 > 正文
导师园地

【导师论导】 立德树人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下)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0-12-08 点击量:

编者按: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先后对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随后召开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注入了动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要求,我校召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会,擘画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计。会议全面总结我校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的主要经验,认真分析我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积极研讨新思路和新举措。在会议召开之际,本网分上、下两期推出“导师论导”专题(上期重点采访语言类学科导师,下期重点采访非语言类导师),聚焦来自各个学科的16位研究生导师,分享他们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中的独特经验与深刻体会。

 

受访研究生导师:

经济贸易学院教授陈昭

会计学院院长余鹏翼

金融学院副教授邓超

法学院副院长韩永红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周方银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杜剑峰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涂斌

精益求精,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记者:您认为研究生导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修养?您作为研究生导师,是如何提升自我的?

陈昭:我认为作为老师要先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才能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师者必胜理行义然后尊”。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一直严于律己,希望自身的治学态度与知识储备可以感染到同学们奋进。我从2004年来广外任教,今年已是第16年。在教学生涯中,我始终保持阅读的习惯,并与同事进行交流。同时,我执着于教学和科研,让学术研究和阅读成为我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用“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勉励自己并努力践行之。

邓超:我认为积极与他人交流对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保持前沿性十分重要。比如我曾经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访问,在与国外学者的合作中便是不断充实自身的过程。同时作为老师就必须要关注现实问题,了解前沿监管条例、金融科技理论的发展状况等等。而这些现实问题会引导我去做科研,并将自己的最新学术成果运用在教学中。让教学与科研成为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倾囊相授,培育未来社会栋梁

记者:您如何指导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

周方银:过去做研究课题更多是自己“单枪匹马”,学生参与度较低。这两年逐渐转变观念,注重让学生参与到我的研究课题之中。学生第一次参与难免不太尽人意,但经过指导与修改,往后继续参与就会做得更好。如果研究中出现问题,我会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早让学生介入,同时给予他们高度的自由。首先让学生自主研究问题,我也同步进行研究,形成对比,虽然有时候要花很多精力给学生修改,但这对他们锻炼和帮助更大。

杜剑峰:本科时,老师是将课题的来源以及解决方式直接传授给学生,但研究生要从头开始,首要任务是要学会如何找到合适的课题。只有具备了学术研究热情,才会自主寻找研究课题。当学生找到合适的课题之后,导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导师凭经验知道学生的哪些解决思路是可行的,针对其中的问题提供指导,学生按照可行的解决方案做实验,最后产生靠谱的结果。

 

亦师亦友,时刻尊重关心学生

记者:您平时是如何和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呢?您认为除了专业技能外,还应该教授给学生什么学问?

余鹏翼:在生活中,我喜欢和学生们一起运动,周三下午会在体育馆打羽毛球,在运动中互相交流生活中的趣事,惬意而愉快。平时学生有问题也会积极提问,这种双向的互动模式让我们之间亦师亦友。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我会主动沟通,因材施教。曾有一个学生,专业技能很强,但是表达能力比较欠缺,所以我便时常鼓励他发言,训练表达能力。几年下来,他开朗了许多,在口头表达上也进步了。

涂斌:即便很多学生已经毕业,也仍然跟我保持良好的联系,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也积极向我请教,每年都有聚会,保持联系。如果在导学中有矛盾,我认为只要老师用心对待学生,学生是能感觉到的,导师起的是引导作用,应该以平等沟通的姿态对待他们。另外,导师要宽容,年轻人有个成长的过程,要允许他们犯错,一旦他们犯了错误,就要指出,告诉他不要再犯。

韩永红:我会严格遵守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做人、做事、做学问”,不断加强对专业领域的前沿追踪和研究。研究生要勤奋学习,不断打磨硬核能力,追求进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真诚沟通,坦率交流,不装腔作势,不虚与委蛇。在尊重研究生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注重其身体和心理健康,注意对研究生日常生活的人文关怀。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体谅、包容、欣赏学生,期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