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全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博士生论坛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 : 2017-05-12 点击量:

   本网讯  567日,2017年全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博士生论坛我校举行。论坛分为主旨发言、小组演讲和专家点评等环节,吸引来自海内外高校近40名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在读博士生和校内相关专业的老师参加。2013年起,博士生论坛已走向国际,副校长、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建达,副校长陈林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陆镜光、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Brian MacWhinney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芙芸出席论坛。

 

 

 

 

陈林汉致开幕辞

   陈林汉在开幕辞中表示,自2004年起,我校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多次举办博士生论坛,为全国语言学专业博士生搭建了学术交流的示范平台,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指明科研方向,为科研工作进一步深化及建立合作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在国内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较好的国际影响力。此次论坛,吸引国内外众多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科在研的博士生踊跃投稿参与。

 

 

 

MacWhinney作主旨发言

   在随后的主旨发言环节中,Brian MacWhinney作题为“成功二语学习的(生物性?)限制因素(Biological (?) Limits on Succes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的主旨发言。他首先围绕“关键期假说”,简述了支持与质疑两方面的证据与理论。他提出关于语言学习的统一竞争模型,这一模型描述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风险及支持因素。他认为,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的进程相似,但拥有不同的布局细节;年龄效应在本质上是动态的、涌现的;有些语言层面对于年龄因素敏感(如发音),有些则不敏感(如句法、词汇)

 

 

 

陆镜光作主旨发言

   陆镜光作题为“话语,思维与行事:一种对语言和交流的统一研究方式(Talking, Thinking and Doing Things: A Unified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的主旨发言。他概述了 Hayakawa等人对话语、思维与行事之间紧密联系的种种认识。他强调话语研究的语料收集需要在严格的准则下进行。随后,陆镜光展示了一些语料,并仔细分析话语中语词的选择、句法结构、韵律、音调、手势、眼神、身体动作及整体场景,并总结说话语体现思维,话语也有形象管理的作用。最后他指出语言复杂的本质使得语言使用者甚至缺乏一些最基础的共同假设,学者们要在科研中注重细节问题。

 

 

 

吴芙芸作主旨发言

   吴芙芸以《汉语话题结构的加工》为题作论坛主旨发言。她首先以例证对比说明英语为主语显著性语言而汉语为话题显著性语言,引出了话题结构研究中有关话题是基础生成还是移位生成的问题。吴芙芸指出,已有研究之所以存在不一致的结果与实验材料的结构复杂度有关,并对话题结构在语言中所占的比例及相应的语法地位进行了说明。随后,吴教授解释了研究的理论框架:基于记忆和基于经验的句子加工模型,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并详细介绍了其研究方法、步骤、结果与分析。

   

 

刘建达作主旨发言

   刘建达阐述中国英语等级量表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先后从研发背景、理论框架、研发过程、近期成果和成果验证及应用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刘建达提出,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的目的是为英语学习、英语教学和英语测试提供参照标准,最终实现车同轨、量同衡。量表是以交际语言能力模型为基础,基于运用的方法对语言能力进行科学的描述或评价,将英语能力分为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将笔译和口译能力纳入框架中。量表采用“能做”描述来描述各级别的语言能力,收集描述语后录入专门平台,通过专家判断、教师判断等对描述语进行分级、验证和改写。在量表构建的过程中,量表的编制注重准确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基于现阶段取得的可观成果,预计将于2017年底公布。

   

颁奖仪式

   除主旨发言外,此次博士生论坛还进行了多场小组演讲和专家点评。前期摘要审稿录取的博士生同学在二十分钟的时间内详细介绍了自己正在进行或者即将进行的科研计划,点评专家们则从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对博士生们的工作进行了耐心、细致、专业的点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