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专家学者聚我校研讨翻译学科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 : 2019-04-19 点击量:

 

本网讯 414日,“新时代、新使命、新愿景”翻译学科发展论坛在我校第九教学楼举行。校内外百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分析翻译学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谋划翻译学科发展战略与创新进路。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翻译理论创新研究中心、文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口译教育与研究中心、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中心、翻译实践教育基地授牌仪式,聘请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友义、国务院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彭青龙、武汉大学刘军平、广西民族大学张旭为学科咨询专家。

聘任仪式

校外咨询专家聘任仪式

我校副校长焦方太在开幕辞中,肯定了翻译学科在支持国家翻译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提出六点建议:面向国家急需,优化学科内部结构;回应时代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团队建设,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开发精品课程,推动课程体系改革;整合学科资源,强化翻译学科特色;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国际影响力。

黄友义基于翻译资格考试的现实数据,对我校翻译学科的教学成果和持续探索精神给予肯定。他阐述了中国教育规划新时代背景下学科和专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指出现有的翻译人才培养方式与翻译服务现实景观之间存在脱节问题。他建议学界回归翻译现实,关注动态变化,针对学科体制、专业设计、培养模式、教师评价、实践育人等关键节点,作出探索,期待我校翻译学科继续发挥应有的示范引领作用。

基地揭牌仪式

研究中心/基地授牌

翻译学院院长李瑞林指出,翻译学科应树立“大学科、大融合、大传播”理念,以“语言、认知、应用”为逻辑起点,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超越学科、语种和院系壁垒,建构较为广泛的学术创新共同体,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全面推进协作教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服务社会综合能力,打造翻译研究、翻译教育和翻译服务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的新型学科体系。

开幕式由翻译学院党委书记李和民主持。在论坛主题报告环节,彭青龙指出,外语学科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的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标准以及学术话语能力,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他从学科话语体系构建、学科人才培养、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三个维度提出了新时代外语学科内涵建设的新担当。罗选民指出,认识翻译行为研究对翻译教学尤为重要,认知翻译理论和认知翻译行为研究应并驾齐驱,共同为翻译学科建设贡献学术和实践智慧。刘军平阐述了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翻译教育标准的基本理念,并就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学科管理与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张旭指出,前瞻性学科带头人的引领、稳定的学科团队支撑以及可供其成员发表作品的学术阵地是学科建设的三大关键因素。穆雷从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和毕业生质量等方面分享了调查数据和个人见解。黄忠廉指出,“顶天”产生翻译思想和理论,“立地”深究翻译的七大要素及其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关系。刘志强提出了东南亚视野内涵的“三个观照”及其对广外翻译学科的价值和意义。

在专家咨询评议环节,各研究中心或基地负责人分别围绕建设基础、建设目标、资源结构、规划方案、重点任务、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汇报,与会七位专家给予点评并提出意见。

QQ截图20190416102636

与会人员合影

此次论坛由高级翻译学院主办,教务处长姜琳、科研处长陈平、发展规划处副处长余盛明、英语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张欣、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杨可、日语、亚非语()语言文化学院院长陈多友、英语教育学院院长董金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候迎忠、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军峰、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葛诗利、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莫爱屏等参加论坛。

关闭